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走!买“前门楼子”去!

2021-5-21 10:28:56 新闻来源:家电品牌网

 老北京人喜欢把前门箭楼叫做“前门楼子”,外省人也从“大前门”烟盒上领略了“前门楼子”的风姿。“北京城方又圆,四十里走不完,就属前门楼子好,前门楼子九丈九。”“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前门楼子九丈九,大栅栏对着鲜鱼口”;“前门楼子九丈九,九个胡同九棵柳”这些流传在京城的民谣、俗语,饱含着老北京人对前门楼子的浓厚情感。

“前门”本称“正阳门”

“前门”实为俗称,正规的叫法为“正阳门”,再早先曾称“丽正门”。

元朝营建大都城的时候,南城垣正中为丽正门。明成祖朱棣将首都自南京迁至北京,将元大都南城垣南移,丽正门也迁至现正阳门的位置,但仍然沿用了旧称。原先的城门都没有城楼,直到明正统元年(1436年)才开始为京城的城门修建城楼,丽正门也由此改称为“正阳门”。到了正统四年(1439年),又添建了箭楼和瓮城,所以说到“前门”的时候,应当包括正阳门和箭楼。

元大都平面图

明代北京城改建示意图

“正阳”二字颇有寓意,始出于战国时楚国屈原的《远游》篇,曰:“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辞源》、《辞海》等对“正阳”的解释有三种含义:一为南方日中之气;二指帝王,古人以日为人君之象,而日为众阳之宗,故以“正阳” 指帝王;三是农历四月为正阳,即春日生机盎然。用今天的话说“正阳”富有吉祥之意,而“正阳门”即为“吉祥之门”。 如果把北京城比作八臂哪吒,那前门就是“哪吒头”。

正阳门为何又俗称前门呢?这是因北京城坐北朝南,老北京人习惯上将南面称“前”,北面称“后”,于是将内城的正南门,也就是正阳门,俗称为“前门”,而与正阳门南北相对的地安门俗称厚载门,亦称“后门”。

前门实际上有两座“城楼”,一座是正式的城楼,一座是防御敌人进攻的箭楼。

前门城楼(左)和箭楼(右)

这座箭楼防御的敌人,就是明朝的“死对头”——蒙古。1368年,明军攻陷元大都。蒙古势力退回北方大漠,在长城内外与明朝开始了长达200多年的对峙。在土木堡之变(1449年)和庚戌之变(1550年)两次战役中,蒙古大军兵临北京城下,给明朝政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土木堡之变 示意图

北京身为明朝的首都,却身处战争前线。在这样的形势下,提高北京城的军事防御力势在必行。明正统四年(1439年),北京城防御升级,城门的外面增建了瓮城与箭楼。前门的箭楼就是在这个时候建起来的。

前门瓮城复原图

瓮城是在城门外加筑的小城,它就像是城门的防盗门一样。 月墙东西各开一门洞,供官员、百姓出入。城楼和箭楼下的门只供皇帝出入。因古人以南为阳、为正,又因正阳门取“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象”之义,所以正阳门的形制也就高于其他城门。 在瓮城里,除门洞左右各有一个石狮外,还有当时北京有名的两座小庙,东为观音大士庙,西为关帝庙。明清两朝皇帝出入正阳门时,必定要在这里祭关帝,以求其护国。

敌军想攻入城内就要先攻破瓮城,在瓮城内还会被城墙上的守军攻击。这样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城墙的防御能力。前门箭楼在北京的九个城门中是最高大的。为了方便皇帝沿中轴线出城,它也是北京内城第一座开设了门洞的箭楼。1915年,为了缓解交通,瓮城被拆掉,箭楼和城楼从此分开,这才使大家产生了有两个“前门”的错觉。

1895年正阳门城楼南面瓮城内

“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四门”是指前门的箭楼、城楼和东西闸楼的四扇门。“三桥”是前门以南护城河上的汉白玉桥,此桥分为三条道,在过去,中间一条只能走皇帝,左右两条走百姓。“五牌楼”是护城河桥头的牌楼,这个牌楼位于北京中轴线上,亦被称作“国门牌楼”,因其面阔五间而俗称“五牌楼”,是老北京城最高大的油漆彩画木结构牌楼。

五牌楼是明清皇帝去天坛祭天的必经之路——“天街”由此得名;清朝末年,五牌楼下是八旗子弟、王公贵族夜间“熬鹰”(老北京话,也做熬大鹰,训练猎鹰的方式之一)的聚会之所;1900年义和团火烧老德记洋药房,五牌楼和前门箭楼也都遭了殃;

1900-1914年间拍摄的老照片,前门城楼上半部分被义和团烧毁。

1937年日寇从五牌楼下入城,开始对北平的统治,有老照片记录此耻辱时刻;

1937年,日军进城。

民国和日伪时期,五牌楼下的夹杆石成了“信息发布中心”,贴满各种“小广告”;

五牌楼下夹杆石。

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五牌楼下入城,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1月,解放军入城。

建国后,出于交通考虑,1955年,五牌楼被拆除;2001年复建过一个只有两个柱子的“悬空”五牌楼,有如彩虹一般架在前门大街上(似乎解决了古建与交通的矛盾);

2007年3月,从正阳门箭楼城门向南拍,可见“悬空”五牌楼。

2007年下半年,修复前门大街时又拆除复建。

2007年6月,修建中的五牌楼和前门大街。

现如今,尽管关于前门大街复建的争议颇多,但五牌楼确实结结实实的在原址原貌复建了,规格与形制与过去并无二般。

如今的五牌楼。

五牌楼夜景

正阳门实际高度为14丈4

前门楼子九丈九,广义上讲是个虚数,一是象征正阳门之高,二是昭示正阳门之大。那为什么不说“八丈八”而要说“九丈九”呢?原来,“九”在中国是个崇高的吉祥数。“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最大的数,象征着至尊至大,多附会于帝王,有“九五之尊”之说。而正阳门是内城的正南门,为“京师九门”之首,老北京内城九门不是号称“九门走九车”吗?皇帝出城去往天坛、先农坛祭祀及南巡时,其龙辇要出入此门,所以有“国门”之称。其实国门不是正阳门,是大明门、李自成进京曾改为大顺门、清代改称大清门、民国时改为中华门;后来拆了,所以现在的国门应该是天安门。

从民俗上说,“九”因与“天长地久”中的“久”谐音,还被赋予了吉祥如意、平安远久等民俗文化内涵,所以老北京人说“前门楼子九丈九”,并不单是说城门楼子有多高,也是图的一个吉利,蕴含吉祥之意。

八国联军侵华,硝烟中的前门。

这么重要的城门,却曾经被美军强占了十八年之久。这事儿还得打清末八国联军进北京说起:事件的背景和前因后果在这儿就甭分析了,总之是以“义和团在西总布胡同打死德国钦差克林德”为导火索,引发了以英、美、法、德、俄、日、意和奥匈帝国为首的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底子早就烂透了的大清王朝无力抵抗,慈禧跑了、光绪跑了、做官的、为宦的、保驾的、做饭的,反正能跑的都跑了。大清国都彻底沦陷,偌大个北京城也被八国联军瓜分。

皇城内部,东北由德军占领、东部由日军占领、东南由英军占领;皇城以外,崇内大街以西、东长安街以南由德军占领,西城由美军、法军、英军、意军占领;外城,是英、美、德分占。滥杀、强J、抢劫、烧毁等非人道暴行,几乎每天都在京师之地上演。这一年是清光绪26年,公元1900年,农历庚子年,因此这次事件也称“庚子事变”、或“庚子之乱”;直到次年,也就是辛丑年、公元1901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代表与八国联军进行谈判,最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至于如何的丧权,学过历史的您都清楚,也就不必细表了,总之就是“谢罪”、割地、赔钱(白银4.5亿两,以关税、盐税等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各种不平等条款。

其中还包括: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其实早在咸丰十年、即1860年英法联军(美俄背后支持)侵华战争后,清廷已经和列强签订了不平等的《北京条约》,那以后的东交民巷就已经有各国公使进驻了。只是在《辛丑条约》后,彻底丧失了控制权,他们在这里圈地、筑围墙、建兵营,东起崇文门内、西至天安门广场东侧路、南抵北京内城城墙、北至东长安街路南,北京又多了一个“城中城”——处在中国领土却不让中国人进的“城”。由于《辛丑条约》里含有附加条款:区域边线是以城墙外侧的城垛为准的。这就等于说正阳门至崇文门之间的城墙成了使馆区的一部分。

虽然使馆区有洋兵洋枪把守,但架不住中国人多,所以他们依旧觉得不安全,为了避免类似于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的事件发生(被围在里面出不来),列强们还在正阳门水关(位于城楼以东)上开了一个门洞,一方面是便于出城,更重要的是当时已经建了正阳门火车站,从这儿出去可以方便的乘火车离开北京。由于开辟在水关之上,因此得名为“水关门”,这点咱在说“老北京内城第十门”的时候也讲过,就不多说了。

当时,美国使馆在东交民巷使馆区的西南,美军的兵营和操场紧靠正阳门城楼及其东侧城墙。因此美军认为正阳门城楼及这段城墙是他们的,“保护”这里就是保护美国使署的安全。于是在此后的十几年里,正阳门城楼及东侧部分城墙均由美军设岗管辖,靠近崇文门的一段则由他国军队值守。要知道,《辛丑条约》签订后的第十个年头儿清廷就覆灭了,等于进入中华民国后“前门楼子”还是美军占着,只有在双十(10月10号,民国时期的国庆节)节当天,才允许中国军队在正阳门城楼值守一天。

收回前门楼子的契机源于对正阳门的改造,由于从明朝中期开始,到清朝颁布内城禁娱令后导致商业外迁,从正阳门到永定门区域成了老北京最大商圈,时常是人潮涌动,车水马龙;再加上正阳门火车站的通车,更是让交通压力倍增,时常堵得水泄不通。于是在1915年,由内务总长朱启钤倡议,对正阳门进行改造,还专门聘请了德国建筑师罗克格·凯尔对正阳门的建筑及道路改造工程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改造过程和前后对比,有时间再细说,总之在袁世凯的支持下,资金到位,工程自然进行的就快。但是施工到了正阳门城楼及东侧城墙时就进行不下去了,因为这段在美军管辖之下。

民国政府不得不与美国公使进行交涉。最后交涉的结果是:美军暂撤、由中方临时接管正阳门城楼;但前提条件是这一段的工程由美国公司承包。为此事,《顺天时报》一篇叫做《拆毁正阳门瓮城亦须外人包办》的文章,于是收回北京城正门的呼声开始高涨,但是民国政府迫于压力,还是在完工后将“前门楼子”“还给”了美方。这一占,又是四年,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举国上下对于收回租界的呼吁更加强烈,时北平政府也以“有碍国体”的名义,要求美方归还正阳门。美国公使却推说占领城楼为各国之意,须公使团开会讨论。经过多次交涉,双方终于达成协议,美方在1919年11月1日正式将正阳门城楼归还给了中国。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开始算,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八年。

1915年的老照片

1928年,在展宽前门大街之后,北平市政府在前门箭楼开辟了“国货陈列馆”,组织全国各地的名、特品在这里展销,商品琳琅满目。国货的展出,轰动了前门,也轰动了北京,每天参观者络绎不绝。当时北平传颂着:“前门箭楼看国货,货物琳琅品种多;福建雕漆放异彩,北平珐琅名显赫;湘蜀刺绣花样好,苏杭丝绸人争购;铁锅最讲三道线,广东束鹿声价高;南剪张小泉为王,北剪王麻子是首;江南花布纤维细,河北土布粗又厚”。

国货陈列馆

这个国货陈列馆一直开办到1937年北平沦陷。

1988年,前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对社会公众开放。

如今的前门,不再迎龙车凤辇通过,也不再拒敌军于城墙之外。失去了城门功能的它,作为一座文化遗产获得新生,稳稳地坐落在北京的中轴线上,见证着这座城市几百年来的兴衰变迁。

走!买“前门楼子”去!

“有钱?有钱您买前门楼子去!”老北京人喜欢称正阳门箭楼为“前门楼子”,在人们心目中,这个代表老北京历史的标志性建筑是任谁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让许多人没想到的是,现在“前门楼子”不光能逛,也能买来“吃”了!

近些年来,文创经济逐渐成为助推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故宫、颐和园等著名景点都通过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老北京特色。“前门楼子”冰棍的出现让又一座老北京地标性建筑成功“破圈”,也让京味儿传统文化在更多年轻人心里扎下了根。

“前门楼子”冰棍和“鲜鱼宝宝”冰棍正是第一批文创产品。“前门楼子”冰棍有巧克力和香草两种口味,巴掌大小的冰棍儿有棱有角、层层叠叠, 门洞和箭窗的形状都跟箭楼如出一辙,上面的小屋檐、小栅栏、小牌匾小巧精致。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深圳生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00-2013 www.0755sh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QQ:2383424132